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阶段,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,事关人民群众福祉,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。汉源县人民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,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,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局,找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,在工作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总结经验,坚持物质脱贫、精神脱贫同步推进,奋力谱写全面同步小康新篇章。
强化法治宣传职能,着力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。检察长率驻村工作组、派驻第一书记深入村社贫困户家中开展脱贫攻坚全覆盖蹲点督导,采取调查问卷和开展坐谈的方式,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,帮助贫困户算收入账、支出帐,结合贫困户反映的问题,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完善资料、查漏补缺,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。同时,打造法治新村,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,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法治观念,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。
强化“四好村”创建,不断提升村民综合素养。将“四好村”创建作为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,把思想教育、文化教育、农村科技和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,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、道德品质、法律意识等综合素养。同时,不断强化“感恩奋进”主题宣传教育,充分调动广大村民争创积极性,让好习惯、好风气普遍形成,营造浓厚良好氛围。
强化长效机制建设,致力脱贫攻坚科学规划。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把扶贫攻坚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、行业规划、专项规划等衔接起来,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推进“两化”互动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,把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与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,逐年增加扶贫开发投入,加大扶贫开发力度,重点用于民生工程、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、社会事业、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,致力谋划解决当前突出民生问题和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。同时,注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管理并重,对脱贫项目、民生工程加强领导、落实责任、强化监管、跟踪监督、检查验收、评比表彰,并保障政策连续性,做到脱贫不返贫。
强化产业结构调整,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。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,强化农业科技的学习、引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努力创建农业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、生态效益化。一方面,发展好传统产业,另一方面,因地制宜发展好其它经果林产业。同时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的作用,将网络销售作为长期开发项目,加快农产品价值最大化转变进度。
强化旅游产业开发,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模式。结合产业优势、产品优势、自然优势、地理和新村建设的人文景观优势,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,引导农户开办农家乐、采摘园等,开辟一条特色致富路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加快脱贫攻坚步伐。同时,深入挖掘文化元素,开发新的旅游资源,以文化资源为主导,加强旅游产品和新的旅游点的开发利用,实现传统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,推动新村经济发展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